为助力大学教师精进教学能力,深入探究优质课程的打造路径,帮助教师们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提升整体教学质量,我院开展了以 “一堂好课的诞生 —— 从准备到落地的核心逻辑” 为主题的分享活动。活动围绕课前准备、课中实施、课后延伸三个关键维度,系统剖析了一堂好课从构思到落地的完整逻辑链条,为在场教师带来了极具价值的教学启示。
一、活动时间:2025 年 7 月 15 日上午 9 点至 11点半点
二、活动地点:B2107会议室
三、主讲教师:何跃群
四、参会人员:管理学院35岁以上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。
五、主要内容
1.课前准备:精准规划筑牢课程根基
课前准备是一堂好课诞生的基石,其核心在于精准把握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,搭建科学的课程框架。
首先,深入研读教学大纲与学科前沿是前提。教师需全面吃透课程对应的教学大纲要求,明确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、价值引领的具体目标,同时紧跟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,将前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,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深度。
其次,精准分析学情不可或缺。通过前期调研、与学生沟通等方式,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、学习兴趣、认知特点及学习需求,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呈现方式,做到因材施教。
最后,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关键。教学方案应涵盖教学环节的安排、教学方法的选择、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内容。例如,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,可设计案例分析、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;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多媒体课件、文献资料、实验器材等,确保教学过程顺畅高效。
2.课中实施:动态把控激活课堂活力
课中实施是将课前规划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,需要教师具备强大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动态调整意识。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。教师以亲切的语言、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,通过幽默的互动、鼓励性的评价,拉近与学生的距离,让学生敢于表达观点、积极参与互动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升课堂质量的关键。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课堂反应,灵活切换讲授、讨论、演示、实践等教学方法。当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存在困难时,及时放慢节奏,通过举例、类比等方式进行深入讲解;当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时,可抛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,引导学生思考。此外,注重课堂反馈与互动也至关重要。通过提问、小组汇报、课堂测验等形式,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,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与调整,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预设目标。
3.课后延伸:价值深化拓展教学边界
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,能够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,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与能力。布置针对性的课后任务是常见方式。任务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,既可以是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题、文献阅读,也可以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项目设计、社会调研等。同时,对学生的课后任务进行及时、细致的批改与反馈,指出优点与不足,引导学生不断改进。搭建持续学习与交流平台也很有必要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、学习小组等,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资源,如拓展阅读材料、教学视频等,方便学生自主学习;组织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,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、探讨问题,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。此外,教师自身的课后反思同样重要。课后,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回顾,总结成功经验,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,思考改进措施,为后续课程的优化提供参考,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良性循环。
六、总结
此次活动通过对课前准备、课中实施、课后延伸三个方面的深入剖析,清晰呈现了一堂好课诞生的核心逻辑,为大学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。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,教师们能够将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,不断打造更多优质课程,助力学生成长成才。
